“掘地三尺”令人关注带您走进“地下南大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解决方案 > 半岛在线体育

“掘地三尺”令人关注带您走进“地下南大街”

发布日期:2023-12-28

  南大街改造,众市民关注。从2月6日道路南侧围挡,到3月1日全封闭施工,路经南大街的市民都会注意到,南大街一直在不停地“挖”。这种“掘地三尺”的直观接触开始让人们关注:南大街地下究竟有什么大动作?带着种种疑问,在这条中心大街施工一个月之际,记者来到工地现场和指挥部进行了采访。

  南大街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但如此大规模的“开膛剖肚”还是头一次。细心的市民也许注意到,南大街的改造工程一直在进行,先是两侧建筑物的整修,之后又在三个主要路口进行翻新整治。正月十五刚过,从解放路路口至建设路路口,总长近3.5公里的道路又拉开了“战线”。这一切,都是在为南大街进行地下改造做前期准备。

  2月6日,从建设路-青年路-大海阳路-海港路-西南河路-胜利路-解放路,依次摆开了6个工地,几十辆铲车和数百名实施工程人员同时开工,正式揭开了南大街“开膛”工程的序幕。

  管辖胜利路以东路段的市城管局养管处的施工负责人唐伟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虽然人们以前几乎天天走南大街,对这条街道再熟悉不过,但没有人知道它的地下是啥样子,包括那些干了几十年道路工作的老工人。所以在开工第一天,大家是既兴奋又紧张。”

  挖掘工作是从南大街南半幅开始的,这便引起一些市民的不解:为何不先从道路北侧挖?或者干脆一次性封闭施工到底呢?就此,南大街指挥部的工程专家解释说:烟台市区地形属南高北低,山上水流顺北而下,为了能尽早给工程打个好基础,出于地形原因也考虑到交通因素,因此决定先从南侧施工。

  南大街南侧挖掘工作还算比较顺利,不过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在靠近东风花坛的地段,实施工程人员在挖掘时意外发现大量海蛎壳,结果载重8吨的大卡车一下子就装走了两车。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新鲜事儿,至今也无人能解释清原因。在博物馆附近,地下竟有难以计数的各种铁管、塑料管等,就连施工队也弄不明白,这条历史悠远长久、20多年未动过“大手术”的南大街哪来这么多东西?以致于每天都有一些拾荒者蹲守此处,收获颇丰。在市区文化宫路段,从挖掘的断层中,我们明显不难发现烟台市区的“铺路史”:从最底层的石子一直到最上层的沥青,一层一层不断罩面“盖被子”……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按照工程要求,南大街最深要挖至近3米,然而全部“开膛”后竟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并非如预先料想的那样管网交错,一些提前准备好的清理工作不得不临时取消,不过这也从客观上推进了工程进度。

  修一条道路,绝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大到车行道、人行道铺设,小到公交站台、交通指挥灯、路牌摆置,统统包含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里。以此次地下工程为例,就要铺设给水、排水、热力、煤气、装饰灯、电力、通信、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广电和交警信号灯等14种地下管线。按照行家的形象说法,整个南大街道路改造工程,就是把整整一条南大街从底掀起,重新整理。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由于南大街南侧施工较早,地下管道主体基本铺设完毕,而北侧虽然动手稍晚,但工程速度很快,截止记者发稿时,所有主管道已衔接完毕。那么,这些地下管道究竟要怎样填满南大街的“空肚皮”呢?

  南大街工程指挥部工程师吕工和记者说,南大街地下原来主要就是自来水管道,另有部分数据线和电力线。多年来反复修补的路面被积压成“夹馅饼”结构,加之各种地下管道已年久失修,因此南大街以前常常会出现道路沉陷的现象。此次改造道路,第一步就是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铺设新管线,整治旧管线。据悉,由于原有管道差不多都已老化,将全部更换新管。

  南大街的新地下管网是这样分布的:最底层将铺设“500”热力钢管,深约2.5米,管径为500毫米,采用两侧双排铺设,各有2200米的长度。往上则是自来水管,2米左右深,在南北快车道下各有一条主管道,长约3400米。其中,南侧钢管600毫米粗,北侧钢管500毫米粗。在自来水管上面铺的是污水管,离地面约1.5至1.8米,南侧污水管全长铺设3400米,北侧雨水管亦同样距离。据介绍,这两条管道作用很大:因为污水管道和雨水管沟是分开的,今后南大街可实现雨污分流———雨水管沟里只流雨水,污水管道里只流污水,这样做才能够达到干净环保的双重效果。另外,南大街原有石条盖板将全部换成钢筋混凝土盖板,这样可确保雨水管沟不至于再坏。

  这些还只是南大街机动车道下的铺设效果,人行道下的变化则更大了———在原有电信、联通、通信、移动、广电、铁通6种管线基础上,两侧路段将分别再延伸铺设3380米。较有新意的是,南大街人行道将首次铺设“弱电管沟”,其用途在于储放大量地下管线,未来数年内不致因扩建等原因再挖道施工。据悉,仅此工程投资就在200万元以上。

  好的地下管网需要高质量的路面作保护,南大街地下工程的实施同样也考虑到这一点。

  南大街现有路面结构因为多次改造,各路段是不一样的。许多原本结构路面是沥青混凝土,下面的基层有三合土的,还有碎矿石的,甚至有一些还是直接用建筑拉圾填的,但是经过改造后的南大街,其路面结构是整体的、一样的。整个路面54厘米厚,分3层沙砾基层和两层水泥面层。按照现有的路面结构沙砾基层能达到2兆帕的强度。

  改造后的南大街不仅道路平整,而且拥有现代化的排水管道,即使碰上大雨,道路也不会积水。经过精心组织协调,各种各样的管道一齐铺设,在南大街上,再不会有乱七八糟的电线杆,也不可能会出现今天铺路、明天挖道的情况。

  工程指挥部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南大街经过这次改造,估计几年内再改造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各家管线单位都把自己要下的管线,要下多少根,管线怎么走,都做了个统一的规划。据悉,市城管局养管处负责协调各个管线单位与指挥部沟通,征求其意见,对管线数量、铺设位置等都已做了详细调查。

  不少市民关心“如果以后要再扩展怎么办?是不是还要搞类似老百姓说的‘拉链工程’,挖开再重新埋?”工程设计人员表示,主路下管已经基本满足规定的要求,再接就是支路连接了,各家管线单位都已考虑过今后的发展问题。“应当说,地下管网工程全部完工后,基本可确保15年不更换、不破道、保畅通,这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正是为实现这些多重效果,南大街工程一刻也不能懈怠。从施工至今,许多工地段都是24小时工作。虽然前几天下雪,这两天又大风不断,但工程从未因天气原因停过。像揭道板工作,由于前段时间冰冻不能机械操作,一人一天只能揭十几平方米,加之送往小沙埠的建筑垃圾车常因交通堵塞耽误,工程异常紧张。而管道接头就更加麻烦了,常因泥浆横流、污水侵蚀不得不反复操作。记者只在工地呆了半个小时,便冻得手脚发麻。而实施工程人员在地下工作的辛苦,就更可想而知了。

  南大街地下工程只是整个南大街改造的一部分,在整个116天的工程中只是一个片断而已。然而就是在这30多天时间里,南大街的地下配置已悄然“提速”几十年。这条现代化的城市街道,正初露都市豪气。(高峰)

  胶东头条客户端简介:提供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道、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