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解决方案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3-11-18

  新版北京市区域标准《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方面的要求》(DB11/T 716-2019)已颁布实施,对穿越既有道路设施进行实施工程的项目,明确了工前检查、工前评估、设施安全保护要求、道路设施监测、工后检测、工后评估和工后加固等环节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流程。交通部门将严格依照该标准落实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的安全监管职责,不断的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穿越工程是指采用上穿、下穿、并行、上跨或连接等方式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并对其结构或运行可能产生影响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由于地下工程项目施工不可避免的要扰动周围地层,引起地层变形和沉降,地层的变形和沉降又会导致一些范围内既有设施发生变形和沉降,使其承受附加应力。如果既有设施的沉降或附加应力超过了容许值,将使其出现损伤或使已存在的损伤加剧,从而影响设施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为减少由于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穿越施工,而引起的地层变形所造成的对既有城市道路或公路设施的损害,保障民众的出行安全,必须对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穿越既有城市道路或公路设施的各环节进行规范。2010年10月1日,北京市曾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区域标准《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方面的要求》(DB11/T 716-2010)。随着北京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快速的提升,穿越工程的大量出现,在实践过程中对既有道路设施的检测、监测、评估以及设计、施工等所有的环节均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要求,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对北京地区穿越工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也迫切地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由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大兴和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起草、修订了《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方面的要求》,并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郑国富介绍,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吸收采纳了道路、桥梁等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及科研等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通过对原规范进行拓展和细化,修改了穿越既有道路设施技术流程,增加了穿越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及不同风险等级标准,使其更加适应于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设计、检测、评估、施工、监测、加固等工作。新标准完善了地下工程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各环节,按照风险等级对应制定工作要求,对高风险的工程增加管控措施,提高安全性标准,为逐步降低因地下工程穿越造成的道路塌陷、桥梁损伤事件的发生概率,提供了规范保障。

  2019年以来,北京市地下穿越市管城市道路在施工程共60项,涉及市管道路95条,穿越道路长度约110公里,穿越桥梁通道35座,隧道1座。交通部门将严格依照《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方面的要求》(DB11/T 716-2019)落实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的安全监管职责,不断的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