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外圈这两段高架变“年轻了”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内环外圈这两段高架变“年轻了”

发布日期:2024-03-12

  昨天,开车经过内环高架外圈中山北一路至四平路和政本路至周家嘴路的司机发现,高架焕然一新了:车子驶上新桥面不颠了,“长高”的防撞墙“穿”上了铝板“外衣”,绿化装上了自动滴灌系统……这是上述两段内环高架外圈如期完成“年轻化”改造的结果。

  内环高架是上海最早建设的城市快速高架道路,其中浦西段主线年建成通车。如今,内环高架出现了结构设施老化、运行压力激增和智能化设备相对落后等问题。

  在2022年成功以四平路至政本路的内环高架为试验段进行“年轻化”改造后,今年9月8日,上海启动了对中山北一路至四平路和政本路至周家嘴路的内环高架外圈进行“年轻化”改造。

  昨天,外圈施工如期完成,驱车而过,除了发现路面、防撞墙等焕然一新外,还有一个显著感受:车不颠了;两边的居民则反映,噪声比以前小了。原来,这段高架采用新型环保降噪收缩缝,表面为高强度橡胶耐磨层,内部设置伸缩体支撑钢板及高分子阻尼材料,可以使车辆经过的时候噪声降低6—8分贝,而且避免车辆跳车现象;而更换高架两侧声屏障时,声屏障柱体及下罩板采用了不锈钢材料质地,隔音层采用1cm厚的夹胶钢化玻璃,逐步降低噪声。

  据悉,此次“年轻化”改造施工内容有主线防撞墙原位凿除新建、匝道防撞墙外包铝板、桥面铺装重做、支座更换、排水设施更新、结构破损修补、增设桥梁健康监测设备、车辆动态称重抓拍设备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美化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其中,不少项目都有科技“新元素”。如绿化有自动滴灌系统,桥梁有健康监测平台及车辆称重系统,路面敷设了加速度传感器、位移计,有关监测设备中采用了机器视觉识别定位技术……

  施工区段高架投影下为中山北一路及中山北二路,均为中心城区主干道,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如期完成有那么多项目的“年轻化”改造工程?

  在不影响内环高架交通顺畅的前提下,施工团队实行了白天、晚上两个时间段精准施工的方案。高架主线施工期间,日间仅占用“微缩”车道后“挤”出来的1.5米宽桥面,兼顾了现场施工和车辆通行需求;夜间封闭半幅高架施工,大型设备不用每天上下高架,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升了效率。

  而在中秋、国庆“双节”假日期间,项目建设团队没有停歇——他们选择了9月29日—10月5日车流相对较少的时段连续作业,并结合现场复杂情况,实行白天、晚上两个时间段精准施工方案。

  此次工程防撞墙采用了结构装饰一体预制工艺,结构外观造型复杂,现场安装条件对构件预制、存放、运输、养护要求高,安装后线厘米以内。施工区段涉及上下匝道共计9条,除匝道与主线并板处外,高架主线段涉及多处曲线路段,为取得最为精确的线形数据,采用最新三维点云扫描设备及工艺,以每秒30万点云密度对高架全线扫描,采集桥梁数据并建立数据模型,为防撞墙更换施工提供较为可靠依据。

  在防撞墙预制时,根据S形曲线的特点优化防撞墙节段划分,并在安装时加密测量控制点位,保证了防撞墙线型精度控制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新防撞墙与桥体板梁采用了难度较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固接技术,2小时内速干远比普通混凝土3天左右才能干的时间要短。为此,项目团队通过改进新防撞墙预制工艺,采用二次立模浇筑工艺等举措,确保超高性能混凝土固接的连续性、可靠性,提升外观平顺质量。

  施工的两个区段沿线涉及了居民区、医院、商务楼,为此,项目团队采用低影响破拆技术——超高压水射流破拆系统,并多次针对性改造设备及配套措施,增设防护、降噪等设施,设计制造了废水反滤、净化、收集系统,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噪声与污水等影响降到最低。

  项目团队不断细化实施工程的方案,在狭长形施工区域多种作业分段一起进行,对每道工序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各要素均进行相对有效管控,让材料到场时间和施工时间无缝衔接,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施工办法提升工效。同时采用倾斜摄影,精确规划场地布置,选取并改造可满足规定的要求的特种设备。

  去年试验段施工时,主要安排在23时封交后进行。这次白天夜间均可施工,一周可完成30跨施工。为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噪声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也放在白天施工。

  据了解,上海内环“年轻化”改造项目慢慢的变成了探索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的先行者,有关经验有望在未来复制推广。